解我们更多的产品
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来信,会尽快给您回复。*
2025年3月5日上午9时,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。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,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李强总理表示,2025年,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。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推进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。
— 1 —
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
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,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。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,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。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方位节约制度,加强重点用能用水单位节能节水管理,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项目。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,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。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,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
— 2 —
行业解度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以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”为主线,明确提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与循环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目标。废塑料循环回收行业作为链接“污染治理”与“资源再生”的关键枢纽,在政策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2.1 行业属性:绿色低碳转型的“双面载体”
废塑料循环回收行业兼具“降碳减污”与“资源再生”双重属性,与政府工作报告中“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”的要求高度契合:
2.2 政策与标准体系“在路上”,加速行业规范化
政府工作报告强调“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”,废塑料行业将迎来系统性制度升级:
2.2.1 政策支持深化:
2.3 再生材料使用:从“鼓励性质”到“政策强制”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”,这一要求直击当前再生资源利用的痛点——若仅依赖市场自发选择或政策鼓励,难以突破成本劣势与传统产业链惯性。
再生塑料行业如此,再生金属、再生纤维、再生玻璃等行业也是如此。
需构建“政策强制牵引+市场价值激活+跨行业协同”的立体化推广机制,推动再生材料从“可选项”升级为“必选项”。
当再生材料不再是“替代品”,而是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时。,企业需提前布局再生材料认证体系、闭环回收网络与低碳生产工艺,在“强制时代”到来前构筑护城河。
2.4 再生资源管理:全链条效率提升与协同创新
针对报告“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”的要求,废塑料行业需打通“回收—分选—再生—应用”全链条堵点:前端分类与回收网络:推动生活垃圾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个网络的融合,试点低值塑料(如外卖餐盒)有偿回收,覆盖率目标从30%提升至50%。
后端高值化再生:物理回收(原级回收)仍是高纯度废塑料处理的核心手段,尤其在PET瓶、HDPE容器等单一材质领域,通过清洗、熔融再造粒可快速生成与原生料性能相当的再生粒子,具有能耗低(较化学回收减少40%)、成本优势显著的特点,目前占全世界废塑料回收量的85%以上。
然而,面对混杂、污染严重的低值废塑料(如农膜、复合包装),化学回收技术成为破局关键:通过热解油提纯、催化裂解制单体等工艺,将废塑料分解为乙烯、丙烯等化工原料,实现“分子级循环”。
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来信,会尽快给您回复。*